“张存浩院士2013年度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化物所不胫而走。DNL06T1组全体成员通过学习张院士的事迹,点点感悟和大家分享。
知难而上,永不退缩
科研工作中,遇到困难是常事,实验不能继续进行,催化剂稳定性问题,机理解释不通等等。面对这些,有些人轻易选择了退缩。通过学习张存浩院士的事迹,我们是否应该变换一种思维呢?当年,张院士在资料、仪器、设备、光谱仪、示波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激光研究的科研中。面对这样高尖端的挑战,即便面临着“改行”,依然没有听到一个“不”字。就像他自己所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后来的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当我们轻言放弃的时候,是否想过此刻令人烦恼的“瓶颈”过后的彩虹呢?秉承一种“愈是新的研究,愈是难题,愈不能惧怕”的精神,相信我们也会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
踏踏实实,严谨治学
目前,有些学生存在一个误区:对于科研,无非是做几个实验,拿到几个数据点,写出篇文章,凭借对评审心存的几分侥幸,文章接收,达到毕业要求,万事大吉。这远远违背了科研的真谛,远离了科学精神。张院士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倾其毕生,奉献给科研,怀揣着“科研报国、创新为民”的崇高情怀,在科技领域摸爬滚打六十余载,始终以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在科研征程中取得了成功。踏踏实实做学问,是我们每个科研工作者都应该谨记在心的科研信条。不能做到严谨,在科研领域也难以达到一定水平。好比发表文章,一篇文章能够得到高水平杂志的认可,绝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很简单的一个例子,2013年组里在《美国化学会志》杂志上投稿的一篇文章,最初很多评审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但几经修改与锤炼,通过具体的数据与理论,说服了评审与编辑。该研究获得的方法为目前相关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因此,科研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欲速则不达。
团结合作,共创辉煌
一个人无论取得了怎样的成绩,都应该清醒地看到,没有团队的合作,个人的力量和作用是有限的。正可谓“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张院士提出的许多科学理论和思想在取得成果和获得的各种重大奖励时,他总是把最大的功劳归于工作在第一线的学生和合作者。在他心目中,大家的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收获。我们每个小团体也无一例外。每个人的科研工作都不完全是一个人的事情,组会中大家给予的中肯的建议,讨论时大家提到的解决方法,都可能对你的科研工作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正如同王峰老师提到的: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积极讨论,听取别人的建议,才能更深入研究问题,才能达到组内的共赢。
学习张存浩院士的事迹,领略了张院士科研精神的力量以及现身科研的崇高风范,DNL06T1组成员备受鼓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发挥化物所精神,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为化物所的蒸蒸日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