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读书角

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专栏 >> 绿叶读书角 >> 正文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焦东霞

2020-06-04 焦东霞 点击:[]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我初三升高中的暑假里。这本书分为三部,写出了1975年到1985年这十年间双水村孙少平、孙少安一家以及周围人家的生活面貌的变化。一部《平凡的世界》,写尽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知识青年的心路和奋斗历程。少安意味着路遥眼中农村知识青年现实的选择,少平是理想主义的追求和展现不懈奋斗的“平凡人生”的灯塔。

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平,双水村贫困家庭的二儿子,父母靠种地维生,老祖母瘫痪在床,还有年幼的妹妹和需要接济的姐姐。家庭条件是“烂包光景”,上学吃饭只能吃两个最便宜的黑馍馍,对于正处于生长期的十七岁的少平来说,远远不够。再加上学习只有两个小时,剩下的要去地里干活,更是消耗能量。生活条件的困乏并没有打倒这个积极的少年,他在课下在县城的各处走动,不同于双水村的新鲜事物给了他很多震撼,为他的世界打开新的大门。更难得的是,在此过程中,他发现了读书的乐趣,更是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他的破铺盖旁边,永远有他借的书,无论是在他去当揽工汉还是在当矿工的时候,书永远是他的慰藉。孙少平开始用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看待自己周围的事物,对生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一种自信开始在他身上建立和成长起来,也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时,他也对外面的世界更加向往,渴望摆脱像父辈们日复一日在黄土地刨食的生活。因此,他独自外出打拼,背石头,帮人盖房子,最终凭借高中生身份去当了矿工,成为矿工组长。抛去干活的苦累,他终于成长为能够掌握自己人生的人。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少平的人生和我的也很像。同样农民家庭出身,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我小时候也是很爱读书,那时候父母没有钱给我买书,就去借哥哥姐姐们的课本看。好多时候也不能懂真正的意思,但就是觉得很好看。在小学毕业后,好多同学选择升入乡里的中学读书。我选择了去考县里的第一中学,那时候只直升县城里的学生,对农村的学生是择优录取。仍记得那是很难的一次考试,毕竟报考的学生很多。考完试出来,一身轻松,感觉完成了一件大事,最终录取通知到我家的时候,很高兴。

就这样,我走上了和大多数同学不同的求学之路,高中——大学——研究生,现在的生活也很不一样。偶尔听说,有的同学已经成家立业,我还在求学,不是说谁好谁坏,而是说不同的选择会决定不同的人生方向,最终的终点可能也不同。就像大学同学也一样,毕业后有的人工作,有的人读研,再过十年看又是各自不同的生活,不过是选择罢了。

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平凡的一天,但是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坚韧不拔的精神,努力向上的干劲,每一步都在成长,都在进步,同样能够创造不平凡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