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读书角

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专栏 >> 绿叶读书角 >> 正文

从《规模》中浅谈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刘诗阳

2020-08-06 刘诗阳 点击:[]

22B55C

2019年春节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很火,叫《流浪地球》。没看过也没关系,情节并不复杂,说的是,未来有一天,太阳不行了,没法再为地球提供能量了。人类为了自救,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万座巨大的发动机,把整个地球,推离了太阳系,到宇宙中去寻找新家园。但是,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个故事本身,而是想做一次假设。假如当时还有一套方案,不是把整个地球推走,而是,建造一艘巨大的飞船,我们坐着飞船走。请问,带着地球走,和坐着飞船走,到底选哪个?

很多人可能会说,当然是坐飞船啊。因为飞船更好控制,功能更强大,技术更成熟。跟推动地球比起来,这个操作的风险要低得多。当然,可能还有人说,不对,飞船能坐多少人?肯定有好多人走不了。还是应该推动地球,救尽可能多的人。我不知道《规模》这本书的作者韦斯特,有没有看过《流浪地球》。但是,根据这本书里的观点,我敢说,他大概率会支持流浪地球这套方案。

原因有三个。这三个原因,也是包括公司、城市、国家在内的一切组织,在增长中所遵循的底层逻辑。

第一个原因是,组织越大,对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就越高。简单说,规模越大,反而越节省资源。比如,有人算过,城市的道路总长度、加油站数量,还有水电线路的总长度,都跟人口的0.85次方成正比。按照这个关系,假如一个100万人的城市,需要50个加油站。那么,一个200万人的城市,大概只需要再增加30多个加油站就够了。从这个角度看,把整个地球都带走,其实反而增加了公共资源的使用率,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你可能会说,这也可以通过制定规则来实现啊。比如,在飞船上,严格规定每个人的生活物资,这不是也可以增加资源的使用效率吗?但是,别忘了,一个组织要想持续发展,不能光靠节省,还得增加产出。

这就要说到,选择流浪地球计划的第二个理由,规模越大,产出越高。注意,这可不是简单的等比放大。而是,当规模增加,产出的效率会更快地提升。比如,有人算过,一个城市的创新专利数,还有产能,跟人口的1.15次方成正比。也就是,当城市变大,它的产能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这就是为什么说,一定要去大城市。你看,城市越大,对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越高。同时,产能的提升也更快。简单说就是,产出更高,消耗更少。一来一去,人均利益肯定会增加。这就为什么大城市的工资往往更高。因此,回到最初的选择题,从产出的角度看,还是流浪地球方案胜出。因为规模越大,产能提升的越快。但是,到这一步,还是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假如这个飞船可以造得非常大,甚至比一座城市,一个国家还大,飞船方案是不是就可以胜出了呢?很遗憾,还是没有。

这就要说到,组织增长遵循的第三个规律,那就是,一个组织越是具备多样性,它就越有活力。什么叫多样性?简单说,就是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保持独立思考,每个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瓶子中放一堆豆子,然后找来两伙人,让他们猜豆子的数量。规则是,第一组人,要在观察之后,先互相商量一下,然后得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答案。而第二组人,不许商量,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感受,猜一个数,最后再取平均值。结果发现,第二组,也就是大家各自猜测的组,要准确得多。换句话说,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其实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必须保持独立思考。

从这个角度看,假如采取飞船计划,那么为了让大家适应飞船上的生活,为了确保秩序稳定,大概率上,要给所有人开展一次军事化的培训,让大家都严格遵循统一的行为规范。这么一来,这个群体的多样性,就在很大程度上被洗掉了。因此,从多样性的角度看,还是流浪地球计划胜出。

其实,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一个组织真正的优势,不是规模大,而是,规模复杂。一个组织的成长,到底遵循着什么样的逻辑?答案很明确。不管是对个人、公司,还是城市来说,大,只一个基础,它不是真正的厉害。能够包容万物,能够有多样性的大,才是真的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