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读书角

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专栏 >> 绿叶读书角 >> 正文

《中国近代史1919-1949》读书笔记-新中国成立前的风雨三十年--朱国志

2020-09-24 朱国志 点击:[]

在人类社会数千年文明发展史上,自然科学通常受到高度重视,因为它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动力,是解放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殊不知,社会科学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社会科学让我们解放思想,认清社会存在和演变的规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源泉。历史的数次变革和社会的转型无不与社会科学息息相关。因此新时代青年人在接受自然科学改造的同时也应接受社会科学的洗礼,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多变的时代。亦即,科研工作者或者化学人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探索自然规律时,应该了解社会科学相关的精彩而深刻的领域。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利于完善和提高自己。读三国可以让人感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迈气概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演变规律;读红楼既可以感受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宝玉、黛玉、宝钗“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的爱情悲剧,还可以感受到如刘姥姥般的封建底层阶级的生活现状……

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记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其实是一部璀璨辉煌的文明史。关于历史,总是让后人有很多话题。大到一个社会时期或者朝代,小到短短几十年的发展阶段,总有这段历史蕴含的特点和规律值得让后人深刻研讨和剖析。《中国近代史1919-1949》讲述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三十年历史,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其实现代史学家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划分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大约110年历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段八十年的历史主要体现了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是封建社会初次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做出的应对。因此随着英国战舰的驶入,鸦片战争的炮火也使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9年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也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风雨三十年体现了自新文化运动(1915年)解放国人封建思想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起步与壮大和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此三十年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困难时,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的艰辛探索。由于此段历史在当代电影电视等作品中多有涉及,虽然一定程度地保留了历史的真实性,但艺术毕竟是艺术。因此想真切地感知这段历史的话,《中国近代史1919-1949》无疑是很好的选择了。这本书按照历史大事件的先后顺序详细讲述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与没落、国民革命的发展与失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前期的过渡和全面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等。并且每一个阶段无不反映着中国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在内忧外患的严重形势下,探索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才能实现救亡图存和独立民主,以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体现的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新中国成立前的风雨三十年,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一个崭新社会的过渡时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一个曾经辉煌强盛的国家未来该走什么道路的担忧和艰难摸索,也是炎黄子孙的自我拯救之路。随着这段短短三十年历史的不断推进,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主要任务和矛盾,把握住各段历史的主要矛盾对于认识历史、借鉴历史和指导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北洋军阀时期(1919-1928),这一时期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与封建军阀以及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自辛亥革命推翻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后,中国社会由中华民国逐步转变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实际是自袁世凯之后北洋新军各首领之间为了各自利益的派系斗争。放眼当时国际形势,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西方列强根据战后力量的对比,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殖民地与势力范围的一次再分割。因此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以及军阀的黑暗统治下,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在这种极端形式下,一场大规模的革命风暴正在酝酿。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进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传入中国,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局面。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等也暴露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本来面目,同时也体现出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只有国家强盛,才能取得外交主动权。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它是一场划时代的群众爱国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国人深刻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来面目和军阀的黑暗统治。五四运动传播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也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此时,进步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结合中国国情,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逐步发展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走向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至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混战,为实现救国救民谋求中国未来的出路,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并逐步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现国共合作的方针。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达成,这为推动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国共合作也随着工农运动、反帝运动、反军阀运动的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大规模的国民革命运动。而国民革命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进行北伐战争,结束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在此浩浩荡荡的国民革命过程中,北洋军阀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由于种种原因,国民党逐步建立起全国的统治,中国社会进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此时共产党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与发展。随着1928年底东北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经历了十几年的四分五裂局面后,初步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和稳定。

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矛盾。在全面抗日战争之前发生的重要事件之一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关东军为了侵略中国东北,于1931年9月18日精心策划的一场与中国东北军的军事冲突,这也拉开了中日之间的局部战争。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一味地妥协也导致了短短几月之内东北沦陷。中日战争局面愈演愈烈,一触即发。此后直到1937年7月7日晚上日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这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斗争,同时也促使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在民族危机面前,为维护国家主权,国共两党携手抗敌,中央地方上下齐心救国,因此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正式形成了。这是一场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虽然中国此时是一个弱国,但正义与民族解放是抗日战争的力量源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也使所有中华儿女,不分阶层和男女老幼共同为抗日战争贡献力量。在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军队主要依靠阵地战,浴血奋战;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主要进行运动战和游击战,积极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因此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充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与此同时,中国抗日战争也得到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与支持。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浴血奋战,1945年9月,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重要的胜利。同时在国际上,反法西斯联盟也取得决定性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解决了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矛盾,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自抗日战争完全胜利之后,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体朝着和平和民主的方向发展,但国内依然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国人在长期战乱后强烈渴望休养生息,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重庆谈判的失败意味着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几无可能,打破了国人追求和平、民主、团结的梦想。国民党的内战政策也激起了中国广大人民的强烈愤慨。随着战争的推进,解放区军民经历了战略自卫防御、战略主动进攻、战略三大决战以及渡江战役等,最终这场人民战争由南京国民政权的覆灭而告终。一个新的国家在人民的欢呼声中诞生。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自五四运动以来,风雨三十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也意味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华民族进入了人民主权的新时代。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篇章。

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民内心的幸福感日益强烈。我们不仅仅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也生活在一个和平而又强大的国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因此我们应该庆幸生于这个稳定发展的时代。但这个时代远比想象的复杂,霸权制裁、强权社会依然存在。同时,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也是这个时代给全人类的一次重大考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立足当下,我们应该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应把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牢牢结合在一起,让理想抱负与祖国伟大复兴同频共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共享社会主义胜利果实的同时,我们应该感念和缅怀革命先烈的无私付出,更应该勿忘历史,牢记使命,居安思危,砥砺前行!